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——成都四十九中(熊猫路校区)2025年读书节系列活动
在第30个“世界读书日”来临之际,四川省成都四十九中(熊猫路校区)因书香而愈发生机盎然。三天的读书节里,师生以书为舟,穿梭于历史长河,对话文学巨匠,以创意展演经典,在纸页间触摸文明的温度。
穿越千年,触摸诗史温度
4月21日,成华区图书馆赵月老师以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为媒,为师生带来一堂沉浸式阅读课。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以高适的视角为切入点,巧妙地展现了盛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。高适与李白、杜甫的交集,代表了诗人群体的不同面向,其一生的颠沛起伏与理想挣扎,与李白的潇洒不羁形成鲜明对比,展现出“出世”与“入世”的双重抉择。这种对比,让学生们深入理解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家国情怀。
讲座中,赵月老师引导学生从人物经历出发,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与时代背景。电影巧妙地将李白的生平经历与诗歌融合,使诗歌成为有血有肉的生命表达。通过影像艺术的方式,学生们与历史人物建立了情感连接,激发了对诗歌文化的兴趣。尽管长安城在战乱中不复昔日荣光,但诗歌仍在流传,承载着长安的记忆与精神。正如电影中所表达的:“只要诗在,长安就在。”这种文化的延续性,让学生们跨越千年,触摸到历史的光影与情感。
对话文豪,诗酒酬唱千年
4月23日,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张花氏先生以《李白与苏轼——天才创造力的背后》为题,为师生献上一场文学盛宴。讲座聚焦两位文豪的读书习惯与家风家教,从李白“五岁诵六甲,十岁观百家”的早慧,到苏轼“比冠,学通经史”的深厚积淀,张先生以史为据,生动还原了二人的创作灵感之源。
现场互动环节气氛热烈,学生们争相举手回答,张先生以幽默与博学一一回应。最令人难忘的,是张先生三次即兴献唱李白与苏轼的经典诗篇。当婉转的吟唱在礼堂响起时,诗意浸润了整个空间。千年前的文字化作跳动的音符,学生感慨:“原来诗词不仅是纸上的墨迹,更是血脉里的韵律。”
活动尾声,新华文轩捐赠《是父是子:三苏家风家教》200册,赠书仪式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完成,文化的厚重与时代的鲜活在此刻交织。
方寸丹青,经典跃然纸上
图书馆前广场化身为“名著艺术长廊”,学生们以经典著作为蓝本,用画笔勾勒出对书籍的理解与热爱,创作出数幅纯手绘读书小报。一幅幅小报构思精巧,或庄重典雅,或活泼灵动,工笔细描的传统水墨与细腻的钢笔素描交相辉映,展现对文学精髓的多元诠释。从古典人物的婉约风韵到现代精神的刚毅刻画,每一幅作品皆是艺术与思想的碰撞。这些小报,是同学们与经典对话的痕迹,也是他们心中书香的具象化呈现。
光影荐书,共赴精神远行
读书节压轴环节,“好书我推荐”班级视频展播以创意形式点燃阅读热情。各班级精心制作的短片,或通过情景剧演绎经典情节,或以动画诠释文学哲思,更有学生化身“荐书人”,以真挚语言分享阅读感悟。镜头前,那些熟悉又亲切的面孔、生动又鲜活的表达,让每一本书都焕发生机,成为同学们心中的璀璨星辰。青春与经典交织,光影与文字共舞,视频展现了书籍对心灵的深刻启迪。
阅读,是心灵的远行。在这个读书节里,成都四十九中(熊猫路校区)的师生们沉浸其中,尽情享受着阅读的馈赠。这场活动,不只是几日的狂欢,更像是一颗种子,悄然种下,期待在未来的岁月里,开出满园繁花,让书香永远萦绕在这片校园。让阅读成为习惯,让经典照亮成长,愿每一位学子,都能在书中遇见星辰大海,在字里行间书写属于自己的盛世华章。
(来源:成都四十九中熊猫路校区)
推荐阅读:
易林前往成都喜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报告: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