卒中,俗称“中风”,是导致我国成年人死亡和残疾的第一大原因,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位死于脑卒中。卒中后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、语言及肢体障碍等后遗症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。


卒中康复|避开脑卒中康复治疗常见误区,踏上健康之路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
值得关注的是,受经济发展水平、医疗资源可及性、认知理念等方面的影响,当前我国卒中康复治疗率较低,42.4%的卒中患者从未接受过任何康复治疗,卒中后一周内康复治疗率仅11.5%。


早期及时进行科学的康复治疗,可有效降低卒中患者死亡率、减少致残率,已成为卒中患者回归生活正轨的重要途径!


卒中康复治疗避开四个误区


如果说卒中急救挽救了患者的生命,那么康复治疗则决定了幸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大多数患者和家属对卒中康复治疗存在一些认识偏差,避开下面的四个误区,可以帮助患者抓住康复时机,少走弯路。


误区一:卒中康复就是抬抬胳膊、抬抬腿


有些人认为康复只是帮助患者抡抡胳膊抬抬腿、扶着患者走路,或者理解为康复治疗是针灸、按摩,未能充分认识到对卒中康复的重要性。其实中风康复是科学系统的治疗,训练方法非常丰富。卒中后患者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等出现障碍,出现认知、言语、行动等障碍,康复治疗则是在康复医师、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员指导下,根据每位患者的失能情况制定个性化的、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方案,促使身心功能障碍恢复正常或者接近正常。


误区二:患者要多休养,康复治疗缓一缓


有些家属心疼患者,让患者多休息一阵子再进行康复训练,殊不知这是好心办了错事,延误了宝贵的恢复时机。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,只要患者神志清醒,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开始介入。早期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系统的重组功能,预防关节挛缩、肌张力高等问题,过晚介入效果会差。脑卒中后8至12周是患者身体功能障碍的快速恢复期,6个月内是其恢复的黄金时期,在此期间进行康复治疗,可以大大提高功能康复的效果。


误区三:康复训练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”


卒中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由于不同患者的损伤情况不同,恢复的速度也不同,整个过程通常会持续数月,不同康复阶段,康复训练的目的也不尽相同。这就需要患者自己和家属都拥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,不能半途而废。除了患者自己坚定信心和充分努力,来自家人和周围人的鼓励、督促或训练则成为患者康复最有力的精神支持。


误区四:错过了康复“黄金期”,治疗无用


很多卒中患者认为,自己错过了康复的“最佳时机”,超过一年就没啥盼头了。其实并不是这样,我们所说的时机是指的恢复进程和速度比较快的时间段,之后进展会放慢,但并不会停下来。


康复治疗任何时间都为时不晚!此外,我们对康复的理解也不能纠结于治愈或者回到过去。从偏瘫,到站起来,再到扶着墙慢走……每一点身体功能上的改善都是康复的重要一步。


(来源:四川蓝生脑科医院)

 





推荐阅读:

成都市郫都区科创新城党工委、管委会正式揭牌

燃爆全场!四川省第二届“贡嘎杯”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即将开赛

男子白天当街持刀行凶 退伍军人赤手夺刀救下女子

筑牢安全防线 桂溪街道和平社区开展燃气使用安全排查工作

百年风雨路 接力再奔跑

武侯区簇锦街道:像战士一样挑战、突围、接力

隔离酒店市民安全“回家” 暖心服务收获真情“告白”

成都:高新区桂溪街道昆华社区多措并举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

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:四举措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“分”出绿色新生活

擦亮文化旅游“招牌”打造“喜客洛带”品牌

评论关闭
解码心灵 疗愈心身——四川蓝生脑科医院心身医学科为心身健康护航